——寫在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成立10周年之際
十年,從無到有,由小到大。
十年,沐風櫛雨,砥礪向前。
十年,情系慈善,大愛無疆。
慈善是文明的標志,慈善事業(yè)是充滿人道關懷的光榮而崇高的事業(yè)。從2007年成立至今,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秉承“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支持社會慈善公益事業(yè),促進社會和諧與發(fā)展”的宗旨,用愛心澆灌“慈善之花”,用愛心照亮前方的路,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基金會捐資慈善公益項目總額累計達7811.62萬余元,直接受助貧困群體累計達11662人(次),先后獲評“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全省5A級基金會,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李新炎先生榮膺“中華慈善獎”、全國“最具愛心慈善捐助個人”稱號。
這是一份凝聚著愛心與汗水的亮麗成績單,這是一種雪中送炭、賡續(xù)綿延的民生情懷。
情系桑梓的優(yōu)秀企業(yè)家
2007年6月26日,對于閩西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由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全國光彩事業(yè)先進個人、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新炎先生捐資設立的我市首家非公募基金會——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成立。基金會致力于教育、文化、衛(wèi)生、扶貧等社會慈善公益事業(yè)。創(chuàng)辦人李新炎先生在首期捐贈1000萬元注冊資金的基礎上,堅持每年在個人收益部分按一定比例捐贈給基金會。同時,基金會也可以接受社會公眾自愿捐款,更好地發(fā)揮基金會的社會效益。
李新炎先生在基金會成立大會上表示,將把慈善基金會作為第二事業(yè)做大做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公益事業(yè)發(fā)展作出貢獻。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李新炎先生是從上杭走出來的優(yōu)秀企業(yè)家、實業(yè)家。他創(chuàng)辦的龍巖工程機械廠,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快速崛起,從一個不起眼的民營企業(yè),發(fā)展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龍工控股有限公司,躋身“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國機械工業(yè)核心競爭力100強”“全國百家明星僑資企業(yè)”;被授予“中國質(zhì)量誠信企業(yè)”“全國質(zhì)量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機械工業(yè)文明單位”“全國民營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納稅百強企業(yè)”等光榮稱號。事業(yè)有成的同時,他一直十分關注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yè)。1998年至2007年的十年間,李新炎先生捐贈社會公益資金達5000多萬元。2007年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的成立,標志著閩西慈善事業(yè)的又一新突破,象征著李新炎先生的慈善之旅,從此進入一個嶄新階段。
基金會成立后,李新炎先生帶領家屬子女年年向基金會捐資,并從年終公司分紅中抽出一定比例捐贈,十年間累計捐資1.6億多元。2008年12月和2012年8月,李新炎先生的父母相繼辭世,他把喪事期間收到的慰問金和父母親節(jié)儉遺留的10萬元存款全部捐給了基金會。在他的帶動下,他的子女每年都向基金會捐款。龍工控股公司及其集團企業(yè)和干部員工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向基金會捐款,基金會先后收到愛心捐款近2億元,成為閩西乃至福建一家具有較大實力、公信力的民間慈善組織。
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的慈輝,開始在閩西乃至全國各地閃耀。扎根閩西這一方沃土,基金會和老區(qū)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如今已成為高高矗立在閩西大地上的一面慈善旗幟。
讓愛灑遍每個角落
落在后面,拉一把;遇到困難,幫一回。哪里有不幸,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的腳步就會走到哪里。
河南洛陽的張釗穎父親去世、母親患病,連城莒溪的邱麗華母親去世、弟弟輟學打工,南平的林彩麗自小生活在單親家庭,永定培豐的陳鑫祥母親去世、父親殘疾……在龍巖學院,有這么一群學生,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但在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的幫助下,他們都告別了自卑彷徨,重拾熱情自信,個個品學兼優(yōu)。他們就是李新炎慈善基金會與龍巖學院聯(lián)合開展的“愛心傳遞·青春飛翔”主題活動的受助學生。
“我們不僅從物質(zhì)上幫助他們,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走出陰影、擁抱陽光,進而把愛心傳遞下去?!被饡貢L王室成告訴記者。
“愛心傳遞·青春飛翔”活動只是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眾多慈善資助項目之一。十年來,基金會不斷摸索完善慈善資助項目,目前已涵蓋了育才助學、愛心助孤、幫扶助困、關愛助醫(yī)、扶貧助僑、貧困母親救助、賑災救災、利民公益等八大領域。
這組數(shù)字愛心滿滿:從2007年至2017年6月,基金會已累計資助大中小學貧困生6587人(次);資助孤兒1603人(次);資助農(nóng)村貧困家庭和城鎮(zhèn)困難職工947戶;資助重病患者1522人(次);資助貧困僑屬、僑眷548人(次);資助農(nóng)村貧困母親455人(次);資助利民公益項目64個,資助總額累計達7811.62萬余元。
這些善舉溫情脈脈:基金會2007年剛成立就設立了大病資助項目,龍巖三中學生李燕萍肝移植,基金會連續(xù)三次給予資助5萬元。如今,李燕萍已康復,成為一名醫(yī)生,她專程給基金會送來一面錦旗,深情地說:“我的生命是基金會和眾多愛心人士救助的,我要用我的醫(yī)療知識為更多病人服務,為社會奉獻我的青春”。為幫助上世紀六十年代歸國僑胞僑眷中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的貧困僑屬解決生活困難,李新炎慈善基金會于2009年設立助僑項目,十年來資助金額近百萬元。該善舉不僅溫暖了海外廣大僑胞的心,也得到省僑辦領導的高度贊譽。上杭縣貧困大學生李正鵬在基金會的幫助下順利就讀大學,畢業(yè)后進入核工業(yè)部門工作;連城縣孤兒項麗華自小在寺廟長大,基金會為她解決了就學期間的生活費和學費,如今她已經(jīng)成為一名老師;北山煤礦困難職工賴太安得到了基金會資助后,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武平縣貧困母親鐘梅玉因兒子患病家庭陷入困境,基金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新羅區(qū)老歸僑章友英體弱多病,基金會每年給予資助;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閩北水災、連城特大洪災等重特大自然災害發(fā)生后,李新炎先生和基金會都在第一時間向災區(qū)捐資;校園建設提升、鄉(xiāng)村基礎設施建設、文化體育衛(wèi)生項目建設等社會公益事業(yè)項目,李新炎先生和基金會紛紛慷慨解囊……
一筆筆善款,如同一股股暖流,溫暖著困難群眾的心;一個個社會公益事業(yè)項目,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點綴著閩西紅土地。而來自受助單位和群眾的一封封來信、一面面錦旗、一塊塊牌匾,則如同一枚枚勛章,無聲地訴說著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為慈善事業(yè)作出的突出貢獻。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受助單位和群眾無一例外地表示,將不辜負李新炎先生和基金會的殷切期望,帶著感恩的心繼續(xù)前行,把愛心傳遞下去,努力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務實高效的基金會
中心城區(qū)人民西路399號龍工家園2號樓——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的辦公所在地。不起眼的門臉、簡樸的裝修,讓人難以想象這里蘊藏著巨大的慈善能量。
用制度管人管事,是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成立十年來,李新炎慈善基金會嚴格按照慈善法規(guī)要求,建立了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重大事項召開理事會和理事辦公會議統(tǒng)一研究、民主決策,使基金會工作井然有序、規(guī)范管理,各項捐資項目做到公開透明。每一個捐資公益項目,由理事辦公會議研究確定后,均要形成會議紀要,并形成基金會正式文件,經(jīng)秘書長審核后送理事長簽發(fā)。同時,11662人(次)受助者個個有檔案、人人有資料,可隨時查閱,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
尊重受助者隱私,讓每個受助者都有尊嚴,是基金會慈善救助的一個重要理念。在基金會領導人的倡導和安排下,每個到基金會申報及領取資助金的貧困病患者都可享受到“一個微笑、一聲招呼、一杯熱水、一聲請坐”的熱情服務,讓受助者感受到親人的問候和家一般的溫暖。基金會財務工作運行規(guī)范,嚴格按照財務制度辦事,年年財務審計報告合格,年年均獲批為全省第一批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公益性社會團體。同時,基金會多年來堅持勤儉辦事。十年來,基金會每年支出管理費均大大低于法定可支出標準,僅為法定可支出標準的48%左右。
基于此,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的公信度、影響力逐年提高,受到了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
為促進基金會健康、有序發(fā)展,提高基金會的社會公信力和透明度,省民政廳于2009年對全省基金會進行首次評估,李新炎慈善基金會從參評的近百家基金會中脫穎而出,獲評最高級別的5A級基金會,當年獲此殊榮的省級基金會全省僅6家、龍巖僅1家。
2010年,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595個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和基金會“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李新炎慈善基金會再次榜上有名,成為福建省被表彰的16家之一,龍巖僅此1家。
2016年10月,經(jīng)市民推薦、網(wǎng)絡票選、專家評審,福建省“閩善2016”民間慈善榜正式公布,李新炎慈善基金會等20家福建公益機構(gòu)脫穎而出,被評為全省“雙十佳公益慈善機構(gòu)”,李新炎慈善基金會榮登榜上第一名。
十年成就,得益于李新炎先生等慈善人的無私奉獻,得益于基金會有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團隊?;饡闪⒅?,李新炎先生委托林仁芳先生全權管理基金會,林仁芳先生退休后擔任理事長,他說:“在參與慈善工作的這些年來,常常為我們所做事業(yè)感到鼓舞、驕傲?!薄懊鎸δ切┬枰Y助的困難群眾,我們倍加深切地感受到能夠為慈善做一點工作、出一份力,是多么的有意義、有價值。每當通過我們的工作把慈善人獻出的愛傳遞出去的時候,每當我們?yōu)槔щy群眾作出一點幫助的時候,我們收獲到了心靈的欣慰。”“真正的慈善,是不帶有任何功利的。愿基金會的同事們和我一起,為慈善奉獻我們的所能,讓我們的心靈與崇高相伴,在慈善工作中收獲快樂!”
慈善,是一縷陽光,溫暖著受助者的心坎;慈善,是一滴雨露,潤澤著每一位困境中的人。李新炎先生提出,要把李新炎慈善基金會做成百年慈善基金會。我們相信,這一目標必將在大愛流淌和愛心接力中得以實現(xiàn),更多受傷的心靈必將得到撫慰,更多迷茫的眼神必將不再彷徨!
文章來源:閩西新聞網(wǎng)